初衷:
在 2011 年初我学习交换机链路聚合技术的时候,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
交换机收到一个报文,到达聚合口的时候,是怎么选择成员口出去的呢?
是随机选的吗?还是按成员编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轮循?如果选择源 IP 算法,是怎么实现不同源 IP 就走不同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72
机房布线的信息点数量多,而且在机房运行过程中,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增加,会随时要求增加信息点。因此,路由设计应充分考虑扩展性。在路由选材上,首先应尽量采用金属材料,不宜采用PVC管材。通过金属管道的良好接地可减少干扰,并提高机房的线路防火等级。同时,采用金属线槽作为路由材料,可充分利用线槽扩展性好,容易增加线缆的特点。
对于线槽的布置,一般围绕设备进行布置。在目前机柜使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和成排的机柜平行布局。一般每排机柜布置一条线槽,也可以两排相邻机柜中间走道上公用一条线槽,前一种模式更为理想一些。对于有活动地板的机房,通常的做法都是将线槽安装在活动地板下。但随着高端机房中地板下送风的精密空调的普遍采用,这种模式暴露出不少问题。
由于设备在机房内成排布置,因此每排设备都在地板下配置了线槽,一般线槽的高度在50~l00mm,而活动地板的敷设高度只有300mm左右,从而影响到空调风道的通畅。线槽越多,送风效果越差(地板下还往往有强电线槽)。而且线路特别是强电线路在活动地板下布置还增加了火灾隐患,电气故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74
1 端接设备安装及续接
1.1 双绞线端接的一般要求
*线缆在端接前,必需检察标签颜色和数字的含义,并按顺序端接;
*线缆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线缆端接处必需卡接牢靠,接触良好;
*线缆端接处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双绞电缆与连接硬件连接时,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所有需要端接的设备必须采用独立封装;
系统端接前应确认电缆敷设已经完成,设备间土建及装修工程完成,具有清洁的环境和良好的照明条件,配线架已经安装好,核对电缆编号无误;
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开线器,不得刮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
1.2 六类模块化配线架的端接
首先把配线架按顺序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146
这个协议非常重要,这里把它的链接和释放整理一下
首先是三次握手:
1、 客户端发起,像服务器发送的报文SYN=1,ACK=0,然后选择了一个初始序号:seq=x。
SYN 是干什么用的?
在链接的时候创建一个同步序号,当SYN=1同时ACK=0的时候,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的报文段。如果对方有意链接,返回的报文里面SYN=1,ACK=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YN=1的时候,就表明这是一个‘请求’或者‘接受请求’的报文。
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是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ACK 是干什么用的?
仅当ACK=1的时候,确认字号(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编号)才有效。因此,TCP规定,当链接建立之后,所有往来的报文里面的ACK都应该是1(事实上,也只有客户端发起的链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269
防雷接地装置部分概念:
1)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
线及避雷器等。
2)引下线: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3)接地线:电气设备、杆塔的接地端子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
4)接地体(极):埋入土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
5)接地装置:接地线和接地体的总称。
6)接地网:由垂直和水平接地体组成的具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网状接地装置。
7)接地电阻: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的总和,成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其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同时接地电阻也是恒量接地装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87
随着网络应用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机房所需要的设备也越来越多。然而,机房的面积是固定的,随着线缆的不断增多,许多网络管理员面对密密麻麻的缆线机架和有限的机房空间一筹莫展,如何才能机房整齐、布线设计的井井有条?
传统配线架的缺点
原来的机房布线采用的是传统的配线架,看到复杂混乱的机房结构,不知道从何开始,换掉传统的配线架势在必行。传统的配线架有很多缺点,维护起来也不方便,且会带来安全隐患。下面列举几点:
不直观。传统的配线架标签条大部分是纸质的,纸质好坏参差不齐。标签有手写的,有机打的;有彩色的,有黑白的;需要要打开机柜贴近才能看清楚。如果时间长了,由于机房的环境原因,比如人为磨损、空气潮湿等因素会使标签变得更加难以辨认,给管理人员带来诸多不便。
维护不方便。所有的配线架端口都需要写上标签,工作量大。其次在维护时,查找及更改不方便。如果要跳线,先要去查文档,找到要跳接的端口位置,也就是对应机柜上的某一行、某一列。还有,标签贴纸容易掉、脏、旧,导致查找很不方便,浪费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94
城域网接入技术策略
接入网中城域网接入技术策略通常可以分为五类:领先创新型、发展防御型、应用改良型、跟随模仿型、机会主义型。由于电信重组后我国的电信运营市场发生了改变,电信运营商只剩下三家,因此不同的运营商对于城域网接入技术策略有不同的考虑。
老牌电信运营商的技术策略主要是发展防御型——利用市场的先发优势,以及庞大的物理基础网络,通过更低的技术成本提供更高的带宽来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时,为了防止新兴运营商对市场的蚕食,老牌电信运营商通过提高技术实现的稳定性和维护便利性,与其网络资源、客户资源和城域网运营能力协同运作达到积极防御的目的。
新兴电信运营商的技术策略主要是跟随模仿型+应用改良型——由于物理网络资源较少,以及后进入城域网市场缺乏用户资源,使得新兴电信运营商只能奋起直追,积极地建设基础网络资源,实现光纤到户。同时,将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进行捆绑,新兴电信运营商通过为企业客户带来更便利的信息化实现争夺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140
如下问题是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疑问。解释也纯属个人理解。不知道是否完全正确。如有问题请帮忙指出,谢谢!!! 网桥是二层交换设备吗?为什么网桥可以配制ip地址?为什么要给网桥配制ip地址?
网桥是二层交换设备吗?
网桥可以是硬件物理设备,也可以是软件(如linux内核虚拟出来的网桥),网桥工作在 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也会包含第一层物理层了,这里就不纠结这个了)。
为什么网桥可以配制ip地址?为什么要给网桥配制ip地址?
网桥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不包含网络功能,所以不能给网桥配制ip地址。但是网桥设备需要管理,可以给该设备配制ip方便对其进行管理。这个ip可称为网桥的网管ip。换句话说,网桥本身是没有ip的。它和网络层无关。所以给网桥配制的ip,并不是网桥本身的功能。在linux虚拟网桥上配制ip,也是一样,可以给虚拟网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82
实验环境:
三个VLAN环境,VLAN 10 与VLAN 20 分别用于测试,VLAN 30 为服务器所在VLAN(DHCP服务器 一台,ACS服务器一台(radius);
DHCP服务器基于centos系统; ACS服务器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
实验拓扑如下:
具体配置:
<Quidway>sys
<Quidway>system-view
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Quidway]sysname sw1
[sw1]vlan 10
[sw1-vlan10]port e1/0/10
[sw1-vlan10]vlan 20
[sw1-vlan20]port e1/0/20
[sw1-vlan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69
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是由VMware、思科、Arista、Broadcom、Citrix和红帽共同提出的IETF草案,用以解决数据中心多租户间通信和隔离时解决vlan不够的问题;Vxlan草案里给出的封装格式是MAC-IN-UDP,即将原始报文封装在UDP报文里,其本意是在用于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VM(Virtual Machine)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报文封装格式。但是这种技术到底是否是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哪?
先对VXLAN的技术的提出其标准里主要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说明:
1) STP协议缺陷和VLAN ID数目少带来的限制
对于国内互联网的公司如BAT的数据中心,STP协议多数是不开启的,明显的缺陷是vxlan标准中所提及的,会导致链路带宽的大量浪费,并且一旦拓扑变化到二三百台网络设备的时候,收敛性能会明显变慢;所以大型数据中心会通过对网络的合理规划,来避免环路。
stron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CCIE思科 评论: 0 浏览: 217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Copyright CCIE思科教育培训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 2.2 Prism Build 140101